陕服主页

经济管理学院

Costume Institute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赓续红色基因 聚力乡村振兴
2023-08-02
阅读:


探寻红色印记,聚力乡村振兴。7月22日,经济管理学院杨珊珊和窦昕老师带领这“千万”青年实践队前往商洛市山阳县袁家沟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为袁家沟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为革命老区贡献青春力量。


到达袁家沟村委会后,先参观逢源和郭陕边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山阳县西区区委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山阳县西区区委里面陈列着全村人收集的红二十军使用过的煤油灯、手推车、医药箱等生活用品。石板街上的历史遗址难掩当年战争留下的遗痕,原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红军医院、红军小屋与不远处的烈士陵园遥相呼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八十年前在这个小村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也诞生了中共山阳西区委员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燃起了革命的烈火。

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然流血牺牲的历史,弘扬老区精神,1987年中共山阳县人民政府在战地袁家沟修建了烈士陵园。这成为了山阳县教育人们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取得胜利的红色基地。通过对当地村民的采访,了解到烈士陵园无名烈士22名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烈士。


下午,对部分村民慰问拜访。采访监委会主任杜仕贵叔叔,他的工作主要是监督两委会工作,据叔叔介绍村里收入情况来源:村里从19年开始开始种植五味子,全镇2000多亩,连翘收入提高。中药材价格:连翘50元/公斤,五味子60/公斤。主要收入来源劳务,林果业核桃板栗等净利润占人均收入的70%。村里人均收入一年13500,月收入2000元。另外红色旅游省教育基地讲解费,参观费产地费,七一建党节来往游客较多。教育介绍:村里有唯一一所小学袁家沟小学1-6年级。村里大部分常住人口为留守儿童老人,共有527户。袁家沟口村人口总数1845人,其中留守760人。


走访医馆从定锋老医生,根据他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采摘野生的连翘金银花五味子。村里多数都是留守老人儿童,全村唯一一所小学里面的学生只有十几个。


走访廖道平叔叔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叔叔的长途运输沙子拉人养猪收入主要用于包菜场盖楼家庭:两个儿子已成家立业,年收入大概二十万元。        

走访吴淑霞姨,她日常照顾老人与小孩,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丈夫拜兵叔叔外出劳务,月收入3000-4000元,家中6口人,一年种植的粮食仅够一家人食用,姨会在孩子放假期间采集药材补贴家用。


绿树阴浓夏日长,”千万”青年社会实践的实践旅程已圆满结束,但是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的袁家沟革命遗址已成为省级爱国教育基地。从这些红色印记中,我们能看到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英雄主义气概。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与奋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就是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崇高革命精神,为如今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注入强心剂,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红色记忆的追旅,青年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后备力量,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深入调查研究,主动担当作为,凝心聚力助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发展革命老区贡献青春力量。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拼搏争先,以实际行动助力袁家沟革命老区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