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经济管理学院

Costume Institute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关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6-10-03
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推动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的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面临着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为打造文化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明晰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通过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供需错配的主要矛盾,通过着力改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环境、优化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机制,激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活力,重塑强化文化产业长期、可持续增长。具体说来,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供给侧”问题。从文化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产层面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例如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消费者将有更充裕的消费主导权,供给侧改革带动的有效供给也将为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二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随着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式从订单加工到简单模仿,但由于文化产业有着一般产业所没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文化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存在着政府与非公文化经济共同造成的反周期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对文化产业增长周期的曲线运动造成较大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产业结构重塑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通过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使文化产业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有效结合。

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以创新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另一方面,是让市场及时出清,通过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清理僵尸供给、盘活呆滞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说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杜绝低俗供给。要警惕封建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警惕自身成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虏;要从本质上解决低俗产品和服务,在受众层面提高大众审美水平,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培育德艺双馨的创作者,对于管理者而言则要掌握负面清单,画出市场红线;要提高文化审美层次,使广大人民能够自觉拒斥那种以丑态“愚乐”观众、以病态刺激观众、以媚态迎合观众的低俗娱乐。同时,应建立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为市场经营划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惩戒机制约束低俗供给。

减少低端供给。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端存在的显著问题,一是中低端产品生产过剩,企业产品积压。二是高质量、高科技产品需求增加,却生产不足。减少低端供给,首先应当通过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横纵联合,创新文化业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的大文化发展格局。此外,还应通过强化产业融合度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黏度,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领域供给水平。

淘汰过剩供给。要化解文化产业的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步进行分别处置;另一方面,需要在处理方法上运用创新,把工作重点放在消除体制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化解结构性过剩、力避周期性过剩上。要以创新能力消化和吸收收过剩供给,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通过创新带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新增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挤出过剩供给,强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新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以创新政策打通供需通道消化过剩供给,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清理僵尸供给。“僵尸供给”来自于“僵尸企业”。清理僵尸供给应当从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上寻找对策。一方面,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为大